吃飯超過200元好奢侈…買新iPhone卻毫不遲疑! 他「金錢偏見」:價值其實一樣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「心理帳戶」,一樣的錢,卻有不同的心理認同價值。這種金錢上的偏見
,放在投資會更明顯,尤其在賺錢與賠錢後,可能讓你對金錢的看法更混亂,由錯誤的認
知導致更偏差的行為。
什麼是心理帳戶( Mental Accounting ) ?
這是行為經濟學家 Richard Thaler 在 1980 年提出的概念,他認為人在實際的金錢帳戶以
外,心理帳戶也會分配金錢並賦予不同的意義與重要性,導致在不同的心理帳戶,會出現
不同的態度與使用方式。
他曾做過一個心理帳戶的實驗,比對兩種消費情境。
「如果你遺失了提早買的 10 美元電影票,會願意再買一張電影票嗎?」
「如果沒有提早買票,但弄丟了一張 10 美元的鈔票,你還會看電影嗎?」
以買與不買的比例來看,前一個選項買與不買的比例為 46%: 44%,而後一個選項為 88%
: 12%。其實弄丟的電影票與遺失的 10 美元等值,卻讓弄丟的電影票與 10 美元有分別
的意義,也大幅影響了受試者的行動意願。
這種用個人感覺看價值的方式,對日常有什麼影響?譬如說,你可能是很省吃儉用的人,
吃一頓飯只要超過 200 元就算奢侈,買衣服選地攤貨還會穿個三五年。然後存下來的錢卻
每年都一定要換最新款最貴的iPhone,就算含配件要花上10萬,也毫不遲疑刷下去。
隨著用途不同,這些東西在你心中都是不同的心裡帳戶:吃飯的帳戶只願意每餐 100 塊,
買手機的帳戶,每年有 10 萬塊預算。其實買個手機可以吃1000頓飯,但你心裡就覺得不
能這樣比。
那為什麼心理帳戶會害你賠更多?就是因為人常常不自覺把虧損的錢跟工作賺來的錢,放
在不同的心理帳戶裡。
很多投資人平常省吃儉用,投資開始虧損幾萬,甚至賠到幾十萬、上百萬都不眨眼,認為
幾天就能從市場賺回來,但問題是,這幾萬元可能是工作幾個月才能存到的本錢。
但你其實不能把投資虧損的錢,放在不在意的那個心理帳戶。因為虧損會直接影響未來的
獲利壓力還有風險,甚至成為你會不會一次就畢業的關鍵。賠掉三成就要賺五成才能回本
,賠掉五成要賺回一倍才回本,大賠後要翻本的難度很高,十之八九都是操作壓力越來越
大,越賠越多,最後退出市場。
第二個影響,是很多人會把投資賺來的錢,當作天上掉下來的錢,毫無節制地亂花。甚至
不只投資國外有個統計,中樂透頭獎的人,平均會在7年後把所有獎金花光。因為這些人
第一次拿到這麼多錢,也不知道怎麼管理運用,錢拿得太輕鬆,陷入心理帳戶偏誤,沒多
久時間就燒光,又回去找工作。
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心理帳戶會讓你覺得這是投資或者投機賺來的,不是辛苦努力工作得
到的,所以比較不會珍惜,但千萬要記得,投資賺來的錢跟你上班賺來的錢沒有不一樣,
都是白花花的鈔票,都能拿來加碼也能改善生活,累積你的資產。
玩股網執行長楚狂人分享,過去在權值操作時,也有類似的價值觀偏差,把任何開銷都用
台指期點數去算,吃頓大餐就等於少賺2點而已,買個鞋等於少賺3點,心裡感覺都很便宜。
但這些錢花掉以後,發現並沒有因為吃了這頓飯,操作就能多賺2點。錢就是錢,不管是
投資賺來還是工作賺來,都是一樣的,你都要想好怎麼運用,不要亂花。
2023-10-23 聯合新聞網/玩股網
|